正付三号机

废物存文地

-2- 懦弱者的抗争

缘目札记 -2-

《沉沦》,郁达夫

记于2020年7月4日

 

除了沉沦,其实还读了银灰色的死、茫茫夜、春风沉醉的晚上等几篇。主角的形象相近,情节也类似,沉沦我觉得是其中情感最强烈、最直白的,也是让我感受最深的。

 

这是一次完全“白纸”般的阅读体验。翻开书之前,我对于郁达夫的了解仅限于听说过这个名字,既没有读过他作品的印象,也完全不知道这人的身世轶事。这样不至于先入为主,陷入一边看一边知人论世、思绪游离在文外的怪圈。

 

懦弱者,一个穷苦的读书人,无能于现实,无助于自己,难抑于人欲,却根本没有能力去追求爱情。他的抗争是什么呢?他能有什么抗争呢?他不过是产生一种激烈的、不休的心理,像巨石和钟,撞击着产生沉闷、压抑的声响。他能看懂多语言的书,搬弄一下文字,看到黑暗的现实,人民的劳苦,可因为一颗自卑怯弱的心,他永远受着视线的煎熬。那些视线来自异国的人,来自本国的人,也来自自然,总之无处不在。还受着一颗敏感的、通称为善良的心的煎熬。

 

这似乎是一类性格使然。然而只有性格不会到这个地步,《沉沦》通过描写性格的表露将造成这种性格的境遇体现得淋漓尽致。那个自卑怯弱的人,来自一个积贫积弱的国家。那颗敏感善良的心,源于目睹同胞的黑暗遭遇。

 

走了一会,再向那西方的明星看了一眼,他的眼泪便同骤雨似的落下来。他觉得四边的景物,都模糊起来。把眼泪揩了一下,立住了脚,长叹了一声,他便断断续续的说:

“祖国呀祖国!我的死是你害我的!”

“你快富起来,强起来吧!”

“你还有许多儿女在那里受苦呢!”

 

懦弱者总是遭人恨的。无能者也是。更何况懦弱与无能兼具的人。他们的一切忧郁、痛苦,就像是无病呻吟,一次或许还能招致同情,三番四次只会招人厌烦:“呸,那怎么不去做些事呀?”我也是想骂上一骂的人之一。要么我能做些事,要么我不会唠唠叨叨。可是郁达夫令人动容的文字能让人理解这样的写作的真意。“国家不幸诗家幸,赋到沧桑句便工。”目睹乱离,为后世留下不朽巨作的,似乎都是这样多少无能为力的懦弱者。他们将懦弱带来的忧郁和痛苦永恒地铭刻在文字里。为什么能引起共鸣,成为巨作?因为大多数人面对忧郁和痛苦的根源都是无能为力的。但他们未必不可以从那些文字中汲取力量。发声就是抗争。

 

 

从另一方面来说,郁达夫的文字真的很优美。不是那种精致、富丽堂皇的美,而是流畅,甚至应该说温婉,读着非常舒服。

 

呆呆的看了好久,他忽然觉得背上有一阵紫色的气息吹来,息索的一响,道旁的一枝小草竟把他的梦境打破了。他回转头来一看,那株小草还是颠摇不已,一阵带着紫罗兰气息的和风,温微微的喷到他那苍白的脸上来。在这清和的早秋的世界里,在这澄清透明的以太中,他的身体觉得同陶醉似的酥软起来。他好像是睡在慈母怀里的样子。他好像是梦到了桃花源里的样子。他好像是睡在南欧的海岸,躺在情人膝上,在那里贪午睡的样子。

 

这样的文字写出的散文一定很美。只是这本小小的作品集,我还没来得及翻看到后半部分的散文。而所看的数篇短篇小说,都能让人很快沉浸到环境、角色乃至人物关系中,功底真的很厉害。

评论(2)

热度(4)